“用真实书写时代” | 电影《不孤岛》研讨会

“用真实书写时代” | 电影《不孤岛》研讨会
1905电影网专稿 纪录电影《不孤岛》“用真实书写时代”,忠实记录了2022年2月底在香港与深圳界河的一座荒芜孤岛上,近两万名建设者迅速投入工程建设,夜以继日、英勇奋战,仅用51天就建成了通常需要两年工期的浩大项目,展现出中国温度与中国速度,反映出内地与香港守望相助的点点滴滴...
  • 11月前

  • 1905电影网专稿 纪录电影《不孤岛》“用真实书写时代”,忠实记录了2022年2月底在香港与深圳界河的一座荒芜孤岛上,近两万名建设者迅速投入工程建设,夜以继日、英勇奋战,仅用51天就建成了通常需要两年工期的浩大项目,展现出中国温度与中国速度,反映出内地与香港守望相助的点点滴滴。


    纪录电影《不孤岛》自2023年5月26日上映以来,在感动无数观众的同时,截至目前收获2023年纪录片内地票房季军的成绩。


    7月5日下午,纪录电影《不孤岛》研讨会于电影频道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教授李道新主持,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皇甫宜川、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研究部主任王国伟、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镇、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副主任谭政、《中国青年报》文化中心副主任郭韶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洪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策展人沙丹,以及《不孤岛》编剧、导演曹金玲出席会议并发言。




    2022年2月,香港疫情异常严峻,特区政府向中央提出援建应急医院的特殊申请。习近平总书记对香港的疫情做出了“三个一切,两个确保”的重要指示,即:把尽快稳控疫情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和资源,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香港社会大局稳定。每个参与者在收到命令以后,心无旁骛,靠得就是中国人强大的信念感。让孤岛不孤,是民族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因此,纪录电影《不孤岛》的创作意义相当重大。如果说,于6月29日直播的“湾区升明月”2023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以歌为媒,搭建起大湾区的桥梁纽带,那么纪录电影《不孤岛》则是用真为介,把共同情感、共同记忆、共同意识的三个共同做了最好的影像化处理。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尤为关注纪录电影中的人物群像。纪录电影《不孤岛》中的人物表现,均从一些平凡的小事出发。这些人物在用不同的方式来为一个奇迹般的公共事件去任劳任怨地工作。在工作的同时,影片聚焦他们的家庭关系、衣食住行、劳作苦恼,这些感人的细节构建起了无名者们在大银幕上站得起、扛得住、身在奇迹而不知的震撼形象。尹鸿评价:“这是就算请演员来扮演真人拍摄电影,后期永远也不可能再重现的力量。”《不孤岛》这种用电影的方式对朴实平凡中国人以及中国精神的记录,对子子孙孙都非常非常具有价值。”



    《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皇甫宜川同样被纪录电影《不孤岛》所感动。皇甫宜川指出,《不孤岛》不仅可以体现中国普通人内在的力量,更能反映出中国社会文化的缩影,并提议收藏《不孤岛》的所有影像素材。



    纪录电影《不孤岛》聚焦真实故事,天生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将《不孤岛》比作一本国家的相册、一本人民的相册,并认为:“《不孤岛》把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记录下来,给后人留下珍贵的影像史料,是它在电影史上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研究部主任王国伟认为纪录电影《不孤岛》具备三大价值。首先是历史价值,影片精心捕捉到的时代珍贵影像,极具史料价值;其次是艺术价值,影片从小人物、小事件、小动作出发,反映出大情怀的创作思路值得肯定;最后便是外宣价值,《不孤岛》探索出一条通过纪录电影,表达祖国和香港之间的紧密关系的路径,并有效证明此举是对港澳台甚至对外宣传的有效载体。



    《不孤岛》中的落马洲,24小时人声鼎沸、机器轰鸣,生活区、办公区、方舱区、隔离区、治疗区等等飞快建成,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完成需要两年才能完成的医院建设任务。其中全体建设人员彰显出的不舍昼夜、全力以赴的精神,与中国神话中的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异曲同工。从该视角出发,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镇将纪录电影《不孤岛》视作“当代山海经”,并认为:“今日有不孤岛,它记录着民族的历史,也复制这个民族的精神,一代人一代人再把这个精神不停地复制。”



    在外宣价值方面,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副主任谭政指出:“在香港电影史中,纪录电影方面尤其是纪录时代的电影有着极大空缺。”在谭政看来,纪录电影《不孤岛》呈现出内地与香港的同胞情谊,呼唤定格了一段美好记忆,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鲜明载体。更重要的是,纪录电影《不孤岛》并没有按照传统主流媒体宣传片的叙事需求去讲故事,而是借助大银幕、新媒体、各类人物细节去呈现责任感,尤其符合此时此刻的香港传播需要。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同样关注纪录电影《不孤岛》中的群像表达,并给予影片高度认可:“《不孤岛》不煽情、不尴尬,风格内敛克制,完成了一个事件,朴素而完整的一个拼图的轮廓。主旋律作品能做到这一点太难了,太多作品都无法实现这样的呈现。”



    《中国青年报》文化中心副主任郭韶明十分关注暗藏在纪录电影《不孤岛》中的情感细节。纪录电影《不孤岛》所构建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相辅相成,通过建设者吃盒饭、晾衣服、聊天等琐碎的日常与对话,以及告示牌上的日期倒计时等暗藏情感的细节设计,表达出了浓浓的温暖,以及思乡的淡淡忧愁。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洪帆认为影片不仅链接了内地与香港,更是超越了现代社会人的孤立感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形成了无论是都市还是城镇中时下现代人的情感共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策展人沙丹从策展角度出发,指出纪录电影《不孤岛》是一部丰富了用影像反映内地和香港之间社会文化整个历史进程的作品。他表示:“如果有机会将为表现91华东水灾后国人团结一心而拍摄的剧情片《豪门夜宴》,为上世纪六十年代东江供水工程建设而拍摄的纪录片《东江之水越山来》,以及这部为中央援助香港而拍摄的《不孤岛》结合在一起,进行内地香港关系相关的电影展映,相信一定是很有价值。”



    在会议发言的尾声,纪录电影《不孤岛》的编剧、导演曹金玲回顾了电影的制作过程和创作理念。曹金玲表示,能够深耕于现实主义,并在影像上呈现出诗意是自己对电影的追求。在人物的选择与创作中,曹金玲最大可能地去挖掘情感,始终坚信人物的普遍性情感能感动到观众。对于各位学者的肯定,不甚感激。提到纪录电影的创作,曹金玲直言:“素材是实,创作者的主观的意图和情感是虚,即我的主观性、我的世界观、我的人性、我的人格。这个虚实,能够被评价为内敛与节制,我很感恩。”不仅如此,曹金玲始终以学习的态度倾听与发言。“我会更加努力,希望做得更好。”——这是她恒久不变的创作热忱。



    群雁南渡,合力汇聚,爱将孤岛连成大陆。


    这部充满着小人物情感的纪录电影首映当天,谢霆锋、容祖儿、陈伟霆、霍汶希、阿娇、阿SA等香港电影人纷纷包场。而音乐人常石磊、容祖儿共同演唱《不孤岛》推广曲《我们都不应该孤单》,更是为电影填写上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德不孤,必有邻”的注脚。


    电影《不孤岛》纪录中国速度、建设奇迹,记录共克时艰、戮力同心,记录以命保命、以心暖心。在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到隔断香港与深圳的铁丝网扣被电焊熔化;香港边界指挥官巡查时与建设工人的亲切问候。


    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有了近两万的建设者,落马洲不是孤岛;有了强大的祖国,香港不是孤岛;有了中国对世界抗疫的重大贡献,疫情下世界各国不再是孤岛。


    以爱书写爱

    以爱书写爱

    7.8
    2022年 泰国 帕查拉·苏岸西 查隆拉·诺山荣
    我们书写爱情吧

    我们书写爱情吧

    8.4
    2020年 韩国 姜汉娜 郑帝元 刘仁英
    书写人生

    书写人生

    7.0
    2015年 美国 艾米丽·万凯普 考特尼·丹尼尔斯 乔丹·拉戈
    书写未来

    书写未来

    8.5
    英国 Honorah Bourton 科比·布莱恩特 法比奥·卡纳瓦罗
    正在书写你的命运

    正在书写你的命运

    7.9
    2021年 韩国 奇道勋 全素妮 朴尚南
    以火书写

    以火书写

    8.8
    2021年 印度 Meera Devi Shyamkali Devi Suneeta Prajapati
    真实之旅:大溪地

    真实之旅:大溪地

    6.6
    中国大陆 
    真实诱惑

    真实诱惑

    5.5
    2003年 美国 
    绿野仙踪的真实故事

    绿野仙踪的真实故事

    7.9
    2012年 英国 
    阿巴斯:真实与梦想

    阿巴斯:真实与梦想

    8.8
    1994年 法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