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 (2010)
简介 抗战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吴克峰感于我党大义,投身革命阵营,并隐蔽在敌军内部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卧底将军”。 吴克峰同乡军官姬少康,在乡时与侍女汪寒梅恋爱并致其产下一子。姬父作主将汪寒眉强行嫁于同乡侄辈吴克峰。吴家父母开通,愿意施恩收容,吴克峰却深感汪寒眉与姬少康有染,政治面目模糊,左右为难。恰逢山河沦陷,吴克峰痛别故乡,毅然踏上抗战征途,自此不问家事。 危城陷落前夕,婆母病故,寒眉寻夫报丧,迷失
阵中,独子夭亡,幸被我新四军营救于危难。在我党的教育下,汪寒眉加入了革命工作,并被派入敌中统内部,成为一名优秀的我党特工。 抗战胜利后,蒋方全力进攻解放区,我党启动代号“密使一号”的吴克峰,命令他执行策反任务,瓦解敌军。出于工作需要,代号“密使二号”的汪寒眉也前往军中,专司协助吴克峰。已成为中统特务的姬少康,则被遣入部队执行反谍使命。三个有着深刻恩怨纠葛的同乡齐集沙场,在山雨欲来的时刻,各施身手,在复杂的感情羁绊中不忘剑拔弩张,展开了一幕幕险象环生的敌后谍报斗争。 吴克峰智盗城防图、秘毁城防设施、游说司令马淮安……一步步成功瓦解了敌军,策反了多数进步将士,但在姬少康和军统特派员林双木的步步紧逼下,也屡屡险象环生,几番涉险于暴露边缘。 出于单线联络的需要,汪寒眉长期不知吴克峰身份,吴克峰情知对汪寒眉所欠甚...雳剑分集剧情介绍 第5集
谭俊听说同志们要被枪决时想过去见他们最后一面,为了安全起见他能看见同志们,他们却看不见谭俊。严颂声在枪决现场看到谭俊家人,是县政府不允许释放,严颂声在吴县长面前据理力争,吴县长坚持要杀死谭俊的父亲和弟弟,这让严颂声有些生气。唐俊在暗处看到家人被枪杀,和他们一同被枪决的还有其他同志们,谭俊万分悲伤,弟弟死前的话久久回响在谭俊耳旁。
严颂声带着遗憾离开了攸县,到长沙后黄司令让他好好休息。谭俊不想让革命军错过攸县,他想把他们请过来,首先要和组织上取得联系,但联络员只剩下小陈,他们发现小陈已经叛变组织,只是没有其他方式联络组织,谭俊决定找小陈冒险一试,小陈见到谭俊后有些惊慌,谭俊让他不要解释,小陈将他被抓捕的事情说出来,他感觉自己是个怎么的叛徒,他签声名书只是想活着回来照顾病重的母亲。
谭俊进门看到小陈生病的母亲,他希望小陈回来接受组织上的安排。谭俊转移到安全地方后让大家相信小陈,他已经给小陈家里送去钱,小陈去联系组织上。严颂声得到晋升,他请纤月吃饭,她看出他在攸县很不顺心,严颂声清楚谭俊是他的对手和敌人,他不是为了谭俊而婉惜,谭俊家人的死让严颂声心里很难受。
纤月找到冬梅拿到了新的联络方式,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她们有了自己的部队,但必须服从组织上的命令,纤月很怀念在黄浦军校的时光,虽然她们人不在一起,但一直都在战斗中,纤月希望组织上能争取一下严颂声,冬梅答应她会向组织上反应情况。
纤月和冬梅依依不舍地分别,小陈回去后将联系情况告诉谭俊等人,革命军收到消息后准备里应外合攻下攸县,攸县同志们见到谭俊后十分高兴,谭俊让他们在胳膊上系上红布条并帮助进城的革命军引路,革命军很快攻占攸县,谭俊带人首先拿下县政府的。
雳剑分集剧情介绍 第6集
谭俊、斧头和行之回到龟灵寺时见师傅不见了,桌上已经布满灰土,斧头在后院见到师傅的墓碑,他跪在地上大哭起来,行之不敢相信,他们祭拜之后离开。谭俊终于穿上了革命军的军装,他在家人坟前祭奠,他忍不住哭出来。谭俊跟随革命军离开攸县,他在部队中担任第四支队的政委一职,可谭俊只想当一名士兵,梁团长对他再三劝告,最后安排他去连里当指导员,那里的有些士兵是过去的农民军收编过来。
谭俊很乐意去基层工作,到连队后见到斧头正和连长金柱比试摔跤,比拼之后连长被摔倒。谭俊让斧头保密他的职务,他只是来学习当好一个兵,斧头答应下来。连长金柱在连里很有威信,他见到谭俊后对他有些不屑一顾,谭俊只说自己以前是干工会的,他提出要召开全连动员大会,可金柱认为那没有必要,这让刚到连队工作的谭俊有些一筹莫展。
谭俊垂头丧气地走在河边遇上准备向部队报道的蒋冬梅,两人在河中间的石块上僵持住,蒋冬梅不想走回头路,她逼着谭俊往后退,谭俊一不小心掉到小河里,他被冻得全身直打哆嗦。谭俊找梁团长问起红军学习班的情况,全名叫红军军官指导队,那里是专门培训游戏指挥员和下级军官的,想报名只能轮到下一期,梁团长答应替他去问一下报名情况。
谭俊来到红军学校学习,刚到班里就听到学员们对教官的议论,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教官是蒋冬梅,谭俊主动站起来向她道歉,蒋冬梅让他发言,谭俊说出心中看法,他们都担心这个女教官不能教会他们如何打仗,蒋冬梅任命谭俊为三班班长。
蒋冬梅带领学员们去了练靶场,谭俊第一次开枪就脱靶,蒋冬梅开枪后命中靶心,而且全都是十环,学员们都十分吃惊和敬佩,第一堂课蒋冬梅教会了他们信任。区队长原本担心蒋冬梅不能掌控局面,没想到她的做法效果很明显,蒋冬梅只感觉自己的实战经验太少,她还是想回到部队。蒋科梅教学员们在地图上标注黑板上的地点,谭俊小组率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