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歌 (1975)
简介 影片由一个印度乡间的黎明之景缓缓展开,屏幕之后的画外音女声开始漫不经心却又温柔地讲述故事。故事围绕安妮—玛丽•史崔特(德菲因•塞里格 Delphine Seyrig 饰)和她身旁的三个角色展开——她的情人迈克尔•理查森,着迷于她的副领事,以及一个生命轨迹与她平行的女乞丐。这个女乞丐从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尾随安娜而来,经常骚扰使馆的花园,她的几个孩子卖的卖,死的死;副领事公开自己对她的迷恋受挫后陷入
癫狂状态,向麻风病人,狗,甚至自己射击。最后他被撤了职。而后安娜同友人到一个岛上去旅游,他也追踪而至,安娜终于也在自己纷乱的感情中不堪重负,投海自尽。 本片由74个镜头和500多句画外音构成。画面上的人物并不开口说话,导演杜拉斯坚持所有声音必须是旁白的传统。由此拍出这部“声画分离”之作。- 芦哲峰
优雅、静谧!开场的歌声,开场的日落!我要把我这首诗献给杜拉斯,《恒河日落》:恒河日落 / 我不能发出叫喊 // 一团巨大的火焰 / 在我眼中布下黑暗 // 天空旷远 / 风消失在群山背面 // 我目光的尽处 / 升起炊烟 // 恒河远去 / 日落无限 // 在黑夜的面前 / 在恒河的岸边 // 我惊诧于美 / 时日中断
- 丁一
去年在玛格丽特杜拉斯,最好没有人明白我在说什么
- 李可笑
音画分离,拔擢文字至至高无上,杜拉斯的理念是霸道,对电影构成本身的赤裸侵犯
- 朝克图
如果你和我一样嫌这个片太“静”,可以尝试着以连续5秒快进的方式欣赏,你会发现画面“动”起来了。#看片新方#
- 小艺
请文学界不要跨足电影界好么。
- TWY
3D电影的一种,如果在今天应该玩一玩《影像之书》的7.1混音。抛开题外话,声音包裹影像与人物,还电影于沈默之中,也更灵动,从影像中我们感知世界,朗斯代尔的哭喊则随着其离去变成了无形的幽魂,高达说人们熟知希区柯克并非血腥剧情而是一把钥匙和红酒瓶子,看杜拉斯你记住的也是一件裙子、一束花和一部自行车。
- 冰红深蓝
身为导演的玛格丽特·杜拉斯最负盛名之作,纯粹声画分离的实验电影。画面慵懒而不乏浪漫气息,大多为缓慢的运动镜头。画外音以几位叙述者简洁诗意的问答旁白为主,间或插入重叠的声响与对话,以及丰富的环境音,创造出多层次的画外空间。声音与画面故事虽产生错位,但依然不无关系。人物迟滞凝重的神情与缓慢的肢体动作令人想及雷乃[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结构起一种雕塑·影像,同时通过复调与镜像(大厅中后景的大镜子)营造出语
- 九尾黑猫
文字对于她的意义当然大过影像。小说也好过电影。
- 艾尓格曼
Marguerite Duras 一代传奇...
- P
真才是纯正的hallucinatory unrealism... 1, 声画分离过于实验性了, 连角色的对白都是以画外音的形式, 放在舞台上会好很多. 2, 虽不臭, 但很长... 前2/3都过于拖沓. 3, 最后一幕vice consul居然没出现, 奶奶您编剧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啊.
偷吻
1968年 法国 让-皮埃尔·利奥德 德菲因·塞里格 克洛德·雅德
加油,印度!
2007年 印度 沙鲁克·汗 Vidya Malvade Sagarika Ghatge
天使湾
1963年 法国 让娜·莫罗 克洛德·曼 保罗·盖尔
茶花女
2005年 意大利 琳达·巴蒂斯塔 马修·加里瑞 塞尔希奥·穆尼斯
夜船
1979年 法国 多米妮克·桑达 布鲁·欧吉尔 马修·加里瑞
马利纳
1991年 德国 奥地利 伊莎贝尔·于佩尔 马修·加里瑞 詹·托盖
家书
1986年 法国 德菲因·塞里格 Coralie Seyrig
埃贡·席勒:过度
1983年 西德 法国 马修·加里瑞 简·伯金 克里斯汀·考夫曼
相约巴依
1971年 法国 比利时 安娜·卡里娜 马修·加里瑞 罗杰·范·胡尔
天堂之门
1968年 英国 南斯拉夫 莱昂内尔·斯坦德 费迪·梅恩 马修·加里瑞
音乐
1967年 法国 德菲因·塞里格 罗贝尔·侯赛因 Julie Dassin
飞行员的妻子
1981年 法国 菲利普·玛劳德 Anne-Laure Meury 玛丽·里维埃
亲爱的米歇尔
1976年 意大利 玛丽安杰拉·梅拉托 德菲因·塞里格 奥萝尔·克莱芒
青年特尔勒斯
1966年 法国 西德 马修·加里瑞 Marian Seidowsky Bernd Tischer
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1972年 法国 费尔南多·雷伊 保罗·弗朗克尔 德菲因·塞里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