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 (2006)
简介 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因战争结下仇怨。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在伍子胥的辅佐下日夜勤兵。 得意之时的勾践铸成“王者之剑”,欲灭吴国而后快。不想,夫差已攻进“剑庐”,伍子胥领兵已渡过大江。勾践大败。 大兵压境,越国危在旦夕,范蠡提出降吴的主张。为保留一线复国的机会,勾践接受了范蠡的意见,降吴为奴。 勾践从此为吴王养马、拉车,为了复国的大志受尽屈辱。苟且偷生中,默默等待着。 伍子胥认为不杀勾践必留后患,夫差却
不以为然,一个亡国的奴隶,是翻不起什么大浪来的。 太宰伯噽向夫差荐上越女西施。在伯噽府,夫差见到了美丽绝伦的西施,为她的美貌所倾倒。 伍子胥劝说吴王,切不可相信勾践。但勾践的谨慎行事,使得吴王渐渐地放松了警惕,伍子胥的所有谏言也被他当作耳旁之风。勾践和范蠡在暗中逐渐得到了转机,并被夫差准予回越国。回国后勾践仍然谨慎从事,一点一滴地积蓄力量,休养生息。 伍子胥一再阻拦意欲北进做霸主的吴王,最终却被夫差赐死。吴国实力顿时削弱。勾践终于得到了机会,举兵复国。 姑苏破城之日,勾践率大军在伍子胥自刎之地向其致敬。败于勾践之手的夫差也拔剑自刎。 越王勾践,终于历经十数年的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励精图治,实现了...而范蠡劝导勾践,无论是复国还是复仇,是引领百姓,而不是依赖。夫差让伯嚭按兵不动,他相信勾践有能力处理好此事。伯嚭到了界江。勾践来见伯嚭,伯嚭首先斥责了公孙举对勾践的无礼,又暗讥越国百姓的暴动,对勾践突然翻脸。
勾践清楚夫差想要的结果就是让他失掉民心。失掉了民心,勾践就没什么可以和他抗衡的了。勾践做出弃玺让冠,听凭大王处置的决断。伯嚭劝导吴王,如果想要一个稳固的后方,需要一个盟友的话,还是应该选择勾践。
勾践感谢吴王的不弃,也深谢伯嚭对他的信任。伯嚭首先要求勾践杀掉杜垣,但勾践回答,此人一时还没有抓到。伯嚭反斥,如果堂堂的越王连一个闹事的罪犯都抓不到的话,那就不单是我了,整个吴国都要问,这样的越王,还值得信任吗?这样的越国,还可以视作盟友吗?
百姓在杜垣的带领下,铸造兵器,准备与吴决一死战。钟离剑赶到,指出其不足。吴军杀了进来,老者的孙子中箭身亡。
公孙举包围了勾践府,说是越王的百姓私铸兵器图谋不轨,他命令勾践交出祸首,并占领了越王殿。夫差得知越国出事,但不相信勾践能负他。于是,派伯嚭亲自去那里了解情况。范蠡激励越王,要帮助他一起来磨砺“断剑”。
百姓包围了越王殿,要将公孙举赶出来。杜垣带领众百姓围住了公孙举,公孙举被杜垣打败踩在脚下。范蠡让大家且忍一时之气,将此人交给越王处置。
伍子胥向夫差提出辞去相位,告老回家。夫差表示,这个相位会永远替老相国留着。勾践坚持,不管怎么样,我这个越王决不能站在自己百姓反对的一面,现在无论是复国,还是复仇,勾践可以依赖的,惟有他们了。
端科无奈,挥起断剑,自刎而死。伍子胥无奈跪在他的尸体之前,难道这一切都是天意吗?夫差终于放勾践回越国了,路上却遇吴王军队的“护送”,勾践叹道,吴王的这份礼物,真耐人寻味。
文种率领越国臣民百姓,在江边恭迎越王返国。勾践哽咽着向大家还礼:勾践不德,累众卿受苦了。欢迎的人群中,混杂着猎户打扮的钟离剑和居竹父女。
一名叫杜垣的独臂大汉提着革囊走出人丛,来到勾践面前。他用嘴咬开革囊的塞子,将一位老者手中的大碗倒满,老者双手捧碗,递与勾践。勾践畅饮着家乡的酒。忽然吴军小队长来见勾践,说是公孙举要见他。小队长当面辱骂了勾践,范蠡立刻给他还以教训,勾践愤然掉头而去。
勾践不肯向公孙举低头,接受他的侮辱,他认为那样会挫伤百姓的心,打击他们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