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 (2009)
简介 大明洪武年间,少年马和从云南被征入宫为太监,分到燕王府当随从。燕王朱棣胸有大志,在守边岁月中经受了磨炼,尤其结识高僧姚广孝后,更是开阔了胸襟。他与父皇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越来越不合拍。 在跟随朱棣守卫北平和边陲的日子里,马和逐步成长起来,其良好的素质,为以后的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皇长孙朱允炆君临天下,为巩固皇权开始削藩,燕王朱棣首当其冲。为了生存,朱棣被迫装疯,饱受屈辱。郑和的结拜姐姐宋莲芯,也被奸
臣所谋。朱棣在绝境中毅然率领八百壮士起兵,展开了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战争中,马和与姚广孝、张玉等人一样功勋卓著,尤其在郑村坝一役,他奋勇救朱棣于危难,从此更被燕王视为心腹。 朱棣开元登基后,为洗清自己的“篡逆”之名,决心直追汉武唐宗,开创一代盛世。登基之初,他赐马和姓“郑”,随之,悄然改变朱元璋的禁海国策,任命35岁的郑和为统率大明宝船队下西洋的钦差总兵官。 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从南京、太仓一带至福建长乐太平港扬帆出海。庞大的大明船队,从此开始长达28年的海外宣扬国威和寻求贸易的远航。 朱棣是大航海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从船队出海的第一天起,他就在陆地上指挥、控制和支持着这一伟大的航程。他下令在江浙、福建、广东、湖北一带造船,并在全国范围扩大瓷...郑和下西洋第1集剧情介绍
世纪初,中国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航海时代,将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播到亚非30多个国家,完成这一伟大创造的人,是明朝的郑和,站在他身后的是永乐皇帝朱棣。
1433年。正当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完成之时。反对者借机捣乱。郑和不甘认命,想在有生之年再现先帝朱棣的宏愿。但当朝皇帝朱瞻基也下旨让船队返航。
时光倒回郑和的少年时代。
1381年,铁平将军奉洪武皇帝之令,从云南、贵州、广西等地遴选农家少年进宫为太监。少年马和被抓,企图逃生,未获成功,且遭车拖惩罚。
漠北,年青的燕王朱棣率兵征讨前元残部,把对手打得落花流水。为保持边疆和平,朱棣单枪匹马来到敌军阵前,晓之以情,动之以礼,不战而屈人之兵,说服太尉阿里不花归降明朝。这时,报信人送来消息,其母马皇后病故。
马和大难不死,被阉割成太监。
在马皇后的灵堂前,当朝红人方孝孺、齐泰质问朱棣,为何远在漠北,却如此之快来到南京。奇僧道衍(姚广孝)机敏相助,帮助朱棣摆脱了困境。
马和与小伙伴们被带到南京,第一次来到了天下最壮丽的地方,也是人间最可怕的皇宫。
京师风云激荡,令燕王朱棣分外小心翼翼。不过,他还是私下见了道衍,两人不欢而散。
郑和下西洋第2集剧情介绍
朱棣按捺不住,又派心腹南轩公、张玉寻找姚广孝。
皇上赏赐燕王遴选来的小太监,燕王妃惟独看中了少年老成,宠辱不惊的少年马和。
郑和下西洋剧照
姚广孝与朱棣见面,两个胸怀天下的英雄惺惺相惜。朱棣守边北平,豪气万丈,更对海禁等国策持不同看法。这让姚广孝慧眼识英雄,他甘愿出山相助。
徐王妃回到北平燕王府,马和以其聪明机智一眼被朱棣看上,从此留在身边。
为节制朱棣,皇上派胡诚到北平任布政使。朱棣对父皇与太子党的用心难以猜测。
南轩公教王子朱高炽、朱高煦识天相。两位王子都心不在焉,侍立一旁的马和反倒专心致志地听南轩公讲述星座知识。
姚广孝来到北平,即成为朱棣的军师。今天,朱棣到玉明寺拜见和尚,坦诚对新来的布政使有疑,而姚广孝倒认为这是福不是祸。
朱棣听从姚广孝的计谋,采取宽容的做法,竭力保护部属不受“胡惟庸、兰玉”两案的牵连,顺手将那些桀骜不逊的将领们收归旗下。
正当燕王为受到皇上的嘉赏而高兴之时,又传来圣旨,要将其属下南轩公调京,另有任用。朱棣知晓这是东宫出的主意,要挖他的能人。
二王子朱高煦想教训胡诚惹出大祸,反而嫁祸马和。徐王妃调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利用此机会整顿家风。马和勇于冒死救主,忠心不二的精神,得到朱棣与徐王妃的奖赏。
郑和下西洋第3集剧情介绍
徐王妃收留罪将之女宋莲芯为义女。
姚广孝对马和一番教训,甚为赏识,当面向燕王要人,收此子为徒。
这是一堂人生之课,姚广孝告诫马和,宦官不但要做人,而且要做个人上之人。
朱棣同王妃正在谈论岳父徐达的近况,小姨子徐妙锦赶来告知父亲已归天了。妙锦痛斥皇上加害于其父,也迁怒朱棣。
八年后的马和,已锻炼成材,成为燕王的心腹。
朱棣此次进京,因坚持自己的主张要造大船,建水师,还要到海上去打倭寇。表面上得到皇帝的赞扬,赐他一本《祖训录》,实际意思是警示祖宗之法不可改。燕王失宠了。
马和告诉宋莲芯天方是一个神住的地方。他一直有个信念,长大一定要像父祖那样去海外看看。
徐达死后,朱棣执仗北方军务。军营有人闹事,朱棣要处理为首者,姚广孝认为稳则消灾,激能生变。
紧要关头,朱棣忍痛拿自己的爱将张玉开刀,在众将面前树起权威,让三十万将士同舟共济,如同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