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 (2009)
简介 大明洪武年间,少年马和从云南被征入宫为太监,分到燕王府当随从。燕王朱棣胸有大志,在守边岁月中经受了磨炼,尤其结识高僧姚广孝后,更是开阔了胸襟。他与父皇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越来越不合拍。 在跟随朱棣守卫北平和边陲的日子里,马和逐步成长起来,其良好的素质,为以后的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皇长孙朱允炆君临天下,为巩固皇权开始削藩,燕王朱棣首当其冲。为了生存,朱棣被迫装疯,饱受屈辱。郑和的结拜姐姐宋莲芯,也被奸
臣所谋。朱棣在绝境中毅然率领八百壮士起兵,展开了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战争中,马和与姚广孝、张玉等人一样功勋卓著,尤其在郑村坝一役,他奋勇救朱棣于危难,从此更被燕王视为心腹。 朱棣开元登基后,为洗清自己的“篡逆”之名,决心直追汉武唐宗,开创一代盛世。登基之初,他赐马和姓“郑”,随之,悄然改变朱元璋的禁海国策,任命35岁的郑和为统率大明宝船队下西洋的钦差总兵官。 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从南京、太仓一带至福建长乐太平港扬帆出海。庞大的大明船队,从此开始长达28年的海外宣扬国威和寻求贸易的远航。 朱棣是大航海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从船队出海的第一天起,他就在陆地上指挥、控制和支持着这一伟大的航程。他下令在江浙、福建、广东、湖北一带造船,并在全国范围扩大瓷...郑和下西洋第22集剧情介绍
这次,陈祖义来禀报渤泥王,“南洋所有邦国,都要大祸临头了……”陈祖义还告诉渤泥王,您的儿子已经回不来了。
海边,渤泥王看到了部人的尸体,非常痛苦。陈祖义提议渤泥、爪洼、占城、苏门答剌等国连做一体,形成同盟,由他统一指挥,消灭郑和船队!
渤泥国到了,海岸无船来迎。这种安静就是最可怕的反应!南轩公估计,渤泥的男女老少,都藏进深山里了。
郑和刚到岸边,就发现护送麻那王储的吴勇和水手们,像鱼干一样钉在杆子上,被活活地晒死。郑和想登岸弄个究竟,看到渤泥国众壮汉们又在严阵以待。
南轩公从地上捡起一支残箭细细打量,提醒郑和,这一切可能是陈祖义的阴谋!
郑和闻言一惊,当即决定忍冤含耻,收兵归船。郑和口授一道国书,盼渤泥王知善恶、明利害,勿被盗贼利用。同时,令水手从宝船搬下许多绵缎、陶器、茶叶等中土礼物,堆放在海岸上。
渤泥王惊讶地看见巨大船队离去,打开国书,顿时醒悟,后悔不宜……
海面上要起风暴了,南轩公采取了措施,命令各船拉开航距。吴宣看见有船只沉没,便准备改航。郑和宣布总指挥是南总舵,才让整个船队化险为夷。
郑和下西洋第23集剧情介绍
船队将要进入旧港,郑和决定登岸寻找海盗陈祖义。
来到岛上,有的将士口渴喝水,哪知海盗已在井水里下毒。就在此时,陈祖义率队杀过来,没想到却被郑和船队将士打败,陈祖义落荒而逃。
莲芯和妙锦去宫中探病,徐皇后很高兴,但也透露了身体不如在北平时好。南京和北平相比,她更喜欢北平。
朱高煦到宁王府见十七叔,宁王以为郑和下了海,朱高炽领着夏原吉他们抢了头功。朱高煦也觉得自己太委屈,宁王建议他去筹建市舶司。
于是,朱高煦就在皇后面前提出这个要求。皇后想从心理上弥补二儿子,就在皇上面前建议让朱高煦去管理市泊司。
本来,朱棣是去查看夏原吉的家。当看到一家人身居陋室,三餐粗茶淡饭,心里非常高兴,反倒奖赏了这个廉洁的大臣。
众臣以为开国立储天经地义,可见皇上仍推三阻四,便准备联名上折。朱棣完全懂得他们的意思,当场要朱高煦统领广东、福建、浙江三省市舶司,在三个月内做好准备迎接郑和船队回航。
旧港岛上水源被海盗下毒,致使船队饮用淡水得不到及时补给,郑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郑和下西洋第24集剧情介绍
朱棣最近对读书人传来的流言蜚语,很是恼火。姚广孝认为要他们手里有事可干,脑子里有事可想,就不会无事生非了。
朱高煦一上任,贾招就来拜见二皇子。他想尽办法让朱高煦开心,实为看中了泉州市泊司提举的位置。
经过生死检验,朱高煦觉得贾招忠心耿耿。
坐探禀报朱高炽,贾招在泉州口岸胡作非为,似有贪污受贿之嫌。汉王倒是除了花天酒地,暂时还没有什么动静。
南洋诸国使者前来拜见郑和,试探打陈祖义的情况。郑和作出承诺,大明朝说话是算数的,不剿灭陈祖义,船队绝不班师回国。旧港市场恢复了,这里人来客往,不知需要中土多少精美物品。郑和怕货源不足,准备上折催一批货。
徐皇后认为想要平息纷争,避免祸端,还得早立太子。朱棣反问道,你说立谁呢?
郑和来信了,说财富取之于海洋。朱棣大喜,要求再造海船,并备齐船队所需的各种货物。夏原吉认为,郑和可把这好端端的大明朝害惨了。
徐皇后请来了织云锦的师傅,要求后宫嫔妃都动手织锦,好让宝船队带到海外去,为大明换回银子。
朱棣告诫夏原吉,下西洋绝不是弊政。但他又不能责罚这个清廉的反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