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 (2021)
简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因抗议北洋军阀政府镇压学生而被捕入狱。远在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发起营救运动,经李大钊秘密周旋转移到上海的陈独秀,终于认识到唯有通过革命推翻反动统治才能救中国,遂在上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着手筹备一大会议的召开。由于法租界巡捕房的暗中侦查与破坏,一大会议被迫临时转移至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一大代表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
》,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这艘红船扬帆起航,历经艰辛探索,率领中国人民奋勇前进,走向辉煌……周恩来告诉众人为了庆贺北伐战争持续大捷,今晚将举行提灯大游行,欢迎毛泽东和众人一同去参加。叶挺独立团的成功夜袭为汀泗桥战役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战士们虽然疲惫但仍旧深夜集合担任起贺胜桥战役的正面强攻部队。吴佩孚虽然节节败退,但是他依托长江和汉水固守武汉展开防御,并亲上战场勒令战士不得撤退。邓演达率领北伐军前沿部队已完成对武昌城的包围,独立团第一奋勇队已全部阵亡,叶挺向邓演达请求支援,并亲率第二奋勇队扛着梯子冲上前去攻下城墙,经过独立团的奋力作战北伐军终于攻下武昌。
北伐军势如破竹,不到十个月就收复六省,将吴佩孚一路逼退至河南信阳。蒋介石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张静江,信誓旦旦的表示他定会率领北伐军获得胜利,眼下蒋介石担心军中军心不稳,这实际就是他对共产党的不信任。共产党如今声望渐高,张静江觉得这就是因为对第四军独立团使用太过,宣传太过,可为了北伐能有个光彩的开端,他们又不得不用共产党这支作战勇猛的队伍,这样蒋介石心中产生隔阂。
1926年12月13日,汉口召开中共特别会议,共产国际维经斯基和鲍罗廷也出席会议,其重要议题就是批评党内左倾错误。陈独秀看着自己作报告时一直皱眉的毛泽东知道他对自己的想法仍旧不满,陈独秀提议要让农民运动听从于当地政府的安排,如今共产党在军事上必须依靠蒋介石,而其制衡蒋介石的方法竟是要拥护汪精卫从法国回来继续担任国民党的领导人。陈独秀提点毛泽东希望他不要在左稚派的名单中榜上有名,他也不想将毛泽东放在自己的对立面进行批评,但毛泽东坚持自己的思想和底线决心再次返回湖南对农民运动进行考察。
叶挺独立团召开表彰大会,在这七大战役上独立团近半数战士牺牲在战场上,担任了二营五连连长的石头在武昌战役中被敌军砍掉一条手臂,但意志坚如磐石的他仍旧坚持作战。可是被授予奖励后的石头却被告知要暂时调离部队回到地方,石头无法接受这个决定,他大喊着不走冲下台去。
毛泽东在湖南帮着农民赶牛犁地,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十分迅速,许多农民都分到了田地,更是积极踊跃的加入到农民协会中来,毛泽东以此写就《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瞿秋白读着毛泽东发来的报告竟是笑出声来,国民党右派一直对农民运动厌恶不已声称其为痞子运动,瞿秋白认为不然他要执笔亲自为这篇报告写序言。李立三听闻周恩来同陈独秀起了争论,周恩来对陈独秀对蒋介石抱持幻想的思维无法同意,他已经看清蒋介石的真实面目,知道他随时都会对共产党人动刀子,要对蒋介石此人时刻保持警惕。提起李立三的妹夫蒋先云,了解到他仍在担任蒋介石的机要秘书,周恩来知道其是一个坚定地共产党人,遂写下书信要他赶紧离开蒋介石身边,以防不测。
蒋先云将书信烧掉,赶紧让妻子先行去往武汉,随后他就接到了蒋介石的召见。蒋介石要他起草一份给国民党中央的回复,对于中央不同意在南昌建立临时政府的行为,他蒋介石知道这是中央希望汪精卫回来能继续到武汉做领袖。但一个军队、一个政府不能有两个脑袋,蒋介石也已经对共产党拥汪的附和行为不满,蒋先云同蒋介石谈起陈独秀和共产党的功劳希望蒋介石不要抱持怀疑的态度。但蒋介石根本无视共产党为北伐做出的贡献,并将蒋先云的话打断劝说他不要再继续追随共产党。
1927年2月底北伐军持续挺近,蒋介石来到江苏常州却是感慨自己真是眼神不好,蒋先云的不辞而别令他心中蒙上阴影,随后他又得知周恩来在上海领导的工人运动罢工人数已达三十多万人。对于共产党称此次行为是为了配合北伐军行动的说辞,蒋介石呵斥这根本就是痞子举动,是想要在军队到达前占领上海,并立刻命令军队停止进攻。刘少奇接到前来武汉的蒋先云夫妻,随即就认命给其武装部部长、工人纠察队队长等职位,武汉的工人纠察队目前只有几百人且武器太少,身为黄埔第一的学员蒋先云深知工人纠察队必须要扩大到五千人要拥有五千条枪才能具备必要的武装力量。
1927年3月为了配合北伐军队,周恩来担任起起义总指挥,上海罢工随即转入武装起义。怀有身孕的邓颖超听着母亲念着的报纸上的利好消息抚摸着肚子,而随即她就感到了阵阵疼痛。工人们跑来向守在龙华的北伐军请求支援,但他们声称路军总指挥白崇禧要求他们原地待命竟是见死不救,周恩来接到请求支援的电话,面对在郊外按兵不动的白崇禧,周恩来只得自己去往前线督战。
而此时,在医院的产房里邓颖超正满头大汗地忍受生育之苦,焦急在外等候的邓母却只等来医生的一句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