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霞评剧演员(新凤霞有关资料)
她原名不是叫杨淑敏吗那为什么又叫新凤霞呢新凤霞有关资料 凤霞原名杨淑敏,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新凤霞简介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她原名不是叫杨淑敏吗那为什么又叫新凤霞呢新凤霞是她的艺名, 本名叫杨淑敏,新凤霞原名杨淑敏,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新凤霞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
本文目录
新凤霞有关资料
凤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江苏苏州人。七岁学京剧,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任主演。建国后,历任北京成京凤鸣评剧团团长,首都实验评剧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评剧团团长,中国评剧团和中国评剧院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市青联常委。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六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影片。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 1997年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令人痛心的是,新凤霞在十年动乱时因惨遭迫害而留下残疾以至无法再登上心仪的舞台,她便坚持写作,著有:《新凤霞回忆录》、《以苦为乐》、《我当小演员的时候》、《少年时》、《新凤霞说戏》等。她是齐白石的徒弟和义女,深得老人真传。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古拙厚朴,内涵雅趣。
1998年4月12日,因病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终年71岁。
新凤霞简介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天津人。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开始任主演。在十年动乱中,杨淑敏因惨遭迫害而留下残疾,离开评剧舞台后的杨淑敏,在丈夫吴祖光的鼓励下,开始坚持写作和绘画。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杨淑敏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
新凤霞是齐白石先生的徒弟和义女,深得老人真传。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行笔端庄、古拙、厚朴,内涵雅趣。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1997年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1998年4月12日,杨淑敏因病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终年71岁。
新凤霞的作品很多,主要的代表作有:花为媒、刘巧儿,这两部已经拍摄成电影,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凤还巢、无双传、会计姑娘、杨三姐告状、可怜的秋香、艺海仇深、锁麟囊、春香传、祥林嫂、乾坤带、杨乃武与小白菜、潘金莲、秦香莲。
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影片。
拓展资料 :
新凤霞是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亲传弟子,因残疾告别舞台后,新凤霞仍满怀着对生活的酷爱泼墨作画。她的国画作品同她的演唱艺术一样朴实无华清新淡雅。1994年总政文化部专门为新凤霞在军博举办了个人画展。
新凤霞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评剧艺术的代表,她长年奔走呼吁,为振兴戏曲,繁荣评剧不遗余力。新凤霞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获得了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学会1997年颁发的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曾赴香港、新加坡等地讲学,是国际知名的艺术家。
新凤霞为什么叫新凤霞,她原名不是叫杨淑敏吗那为什么又叫新凤霞呢
新凤霞是她的艺名, 本名叫杨淑敏。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6岁随堂姐学京剧,13岁改习评剧,因主演《杜十娘》、《双婚配》、《三笑点秋香》等剧目小有名气。1949年,21岁的新凤霞从天津来到北京,在天桥的万盛轩戏园演出。当时的天桥,鱼龙混杂,但新凤霞以其端庄俊美的扮相,和甜美清脆的唱腔,迅速唱红京城。
扩展资料:
新凤霞,一代评剧皇后,是经历了新旧两个中国的世事沧桑,红极了近半个世纪的戏曲艺术大师。原名杨淑敏,籍贯江苏,约二十年代生于苏州。由人贩卖到天津。后由老舍先生设计于阴历12月13日为生日。卒于1998年4月12日。
新凤霞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影片。
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1997年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