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挚恋》:影像奇观召唤观者寻找生命的内涵
原标题:《火山挚恋》的生命影像奇观
《火山挚恋》由萨拉·多萨(Sara Dosa)执导,2023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长片提名。影片以法国火山学家莫里斯·克拉夫特(Maurice Krafft)和卡地亚·克拉夫特(Katia Krafft)夫妇的爱情及一生追随火山的历程为切入点,在复现主角“炙热之恋”的同时,将生命的省思,生与死的寂虑,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贯穿于其中。除了真实呈现火山爆发的壮美景象外,导演以颇具浪漫主义的视角展开叙事,将“火山夫妇”留存的影像进行艺术化的处理,赋予该片奇观化的审美属性。
火山奇观
于人类而言,自然世界的神秘、壮美令人心生崇敬,这种由心而生的“敬意”源于自然所蕴含的力量,激发了人的欢愉与畏惧之感。诚如片中解说词所提及的“人会爱上自己所知的事物,却更爱自己未知的事物”。于火山夫妇而言,火山属于“非凡之物”,具有未知的吸引力。在面对这一自然景观时,所生发的是源于心灵的振奋与释然之感,类似于朗基努斯所提出的“崇高”,是由于崇高感所激发出的审美体验。“红与灰”是“火山世界”的主要色彩,岛屿、山脉、熔岩、滚石、烈火……是大自然的馈赠,烈焰边缘不乏生机,我们在惊叹于自然的恢宏与壮阔的同时,也看到了生命体的运作方式。
得益于影像技术的进步,使“不可见”成为“可见”,个体对于自然世界的感知得到了表述契机。《火山挚恋》所呈现的是源于自然界的光影,营造出一个梦幻及危险并存的世界。同时也表达了导演对于“火山夫妇”生平的理解,对于与火山相连接的世界的感触。在景别的处理上,远景镜头用以记录火山的全貌,突出人和火山的关系;特写镜头以放大细节的功能呈现奇特的自然景观,例如展现火山喷发的瞬间,熔岩裂开的肌理,奔腾燃烧的岩浆,撞击山崖的熔铸石块等。值得一提的是,创作者有意识地将水下摄影及航拍技术运用于拍摄之中,试图全方位地展现火山全貌。海底涌动的岩浆,火山掠夺过的荒野……经由影像的陌生化形成视觉景观,在传递创作者对于火山主观感受同时,也在警醒人类要敬畏大自然的力量。
生命奇观
《火山挚恋》围绕生命的体验及自然的存续所展开,影像中充斥着创作者对于生命及自然的认知,为观者展现了生命的奇观。作为有机的整体,火山提供了完整的生态闭环,岩浆掠过之地寸草不生,但火山灰为生态圈提供了新的补给,动物、植物生长于此。影像展现的是世界的不断创造及变化,是生命的交替更迭,同样也展现出伯格森所指涉的“生命的冲动”,其具体指向于宇宙进化的内在动力。若要理解生命,需将自身放置于生命之中进行思考。如尼采所言“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火山点燃了两人对于生命的热情。影像向我们阐释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能,这种共存并不建立于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征伐,而是以科学的方式缓解二元对立的局面,降低彼此的伤害。
影像充斥的不仅只有主角对于自然奇观的迷醉,同样囊括了两人之间的情愫。在影像开篇就公布了两人走向死亡的结局,以倒叙的方式,阐释了两人与火山相伴多年的心路历程。火山不仅是两人科考的目标,也是将两个“孤独灵魂”相联结的媒介。火山更像是爱情的见证者,促成了两人的相识、相爱,并以此立下一生的契约,相生相伴直至生命的尽头。“当你随时可能死去,你会留下什么?”听到这样的旁白,你会不禁思索如何找寻生命意义?何为滚烫的人生?“火山夫妇”的答案是,“也许你需要某种存在的哲理,才能面对这些火山怪兽。我的原则很基本,我想过着精彩而短暂的一生,胜过漫长却无趣的人生,愿意为了火山之美舍身。”正视死亡才能体悟生命的价值,全片也在传递这样一种价值,生与死的命题是“火山夫妇”早已直面的问题,他们为了热爱倾尽一生,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如若其中一个因火山殒命,另外一个定会相伴在侧。
此外,随着二人探索火山的脚步不断深入,生命的意义沿着现实的痕迹展开,并将该意义延伸至未来。这种意义源于个体本身对于未知的痴迷(例如火山),也源于自然启示的力量。“火山夫妇”生于二战后的法国阿尔萨斯,二人的成长中充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掠夺、压迫。起初对于人性他们只剩失望(索性选择远离),但火山弥合了两人现实世界的创伤,使二人逐渐远离人群,却又最终观照人群。诚如两人在影片中所提及的“只有远离人类,才能重新爱上人类”,由于朋友的离世及火山带来的大规模伤亡,他们开始转念研究火山灾害。火山研究为他们营造了乌托邦,但现实的感知却是真实的,那些眼见为实的伤害也是真实的,火山爆发后受难的人和事带给二人强烈的冲击。影片在呈现“他者”奇观的同时也强调了个体责任,从对自我的责任(是私人化的,以利己为出发)逐渐升华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囊括整个社会,是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
探索性影像
纪录片的诞生与探险密不可分。作为一部探索性纪录片,《火山挚恋》囊括了火山夫妇对于火山的探险及其衍生物的体验。首先是关于导演的二次创作。影片的叙事沿着“火山夫妇”科考的探险历程展开。因为没有参照,影像只能基于两人留存的影像,导演也试图运用他们捕捉到的每一场景,带给观者非比寻常的视觉体验。两人现实中遗漏的部分景象,也没有采用人物扮演的形式,而是运用动漫进行补缺。其次,是关于拍摄者本身。作为为数不多的火山研究专家,“火山夫妇”带着对自然界的崇敬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渴求,决定记录每一个瞬间,用以辅助后期研究。为了接近真相,二人采取近零距离拍摄。对于他们而言,没有哪一次探索是轻易的,例如冒险在火山弹中前行,莫里斯因近距离观测被火烫伤等等。
此外,导演善于挖掘“火山夫妇”的科考趣味,将科考与访谈记录相结合,意在复现他们与火山共生的体验。“我们躺在深渊的边缘沉思着,这个现象使我们不断颤抖”。为了加深对火山的理解,“火山夫妇”尝试了各种方法,例如长期在火山边缘居住,用手感受岩浆的温度,在火山岩上煎鸡蛋,穿着防护服贴近火山,用石头测试防火服的坚硬程度,以及为在火山流中泛舟,在硫酸池中用特制的橡胶艇进行实验(最终以测试设备的腐蚀宣告结束)等行为……这些不同寻常的体验式影像,强化了影片的沉浸感。
生命意义是由自我赋予的,不依托于外物而存在。“火山夫妇”的身体虽已陨灭,但两人的精神因影像得以永生。火山科考犹如艺术的鉴赏过程,让个体产生了愉悦之情,“火山夫妇”也因为探索实践发现了生命发展的不同方向,由此反观自身及在世的人类。影片试图展现出天人相和、物我合一的场景,让观者在感受到自然韵律的同时,与创作者一同见证生命的更替。也许这就是纪录片存在的意义,以影像建构起人与自然联结的桥梁,回观现实并召唤观者从中寻找生命的内涵,最终将受众引领至这个充满爱与希望的现实世界。(作者:李婧琪 马艺函 潘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