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影评 | 《我爱你!》:黄昏,与你在一起
1905电影网专稿 《我爱你!》在上海电影节超前展映后,不少观众当场预定此片为年度最佳爱情片。不同于爱情片中常见的青年男女主角,《我爱你!》着重于描绘两对晚年伴侣的生活,呈现出与浮躁的市场与众不同的温情与真意。
在视效大片充斥影院的今天,放弃拯救世界的宏大使命,放下联动的系列IP,只是专心讲述生活中最普通的小人物故事,似乎是铤而走险。然而,观众已经厌倦了无止境的类型化角色、模式化剧情,迫不及待想要回到生命的本真价值中。
让小编带大家一起,从《我爱你!》片名出发,走近这小小的感动,走近这份温柔的感同身受。
近些年,关注身体残疾、心理疾病、校园暴力等聚焦于弱势群体的电影层出不穷,然而,韩延这一次把镜头对准了更加隐蔽的老年群体。
“我”,是一个老人。
《我爱你!》没有停留在浅层的甜蜜黄昏恋中,而是借着暮年恋爱的外壳,讲述着一直以来被无视的老年人生存空间、心理状态问题。在这个快节奏社会中,客观上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然而更可怕的是,主观上,老年人的主体性常常被忽略。
老人和儿童都是弱势的,儿童对世界感到陌生,而老人感到被抛弃。常为戒拿着台灯开关,在一明一暗之间,镜头滑过室内的陈列,他年轻时候获得的荣誉、一家五口的合影,最后滑到了药瓶,这是一位老人人生的浓缩。他的生存状态是不断倒数,每天在凌晨四点不受控制地醒来,这是一种老年人刻骨的孤独。
常为戒有特别强的“讨好感”,不断地在向世界证明着自己的价值,尽量满足子女的所有要求,以展现出自己是“有用的”、“不会被抛弃的”,这也是无数老年人的通病,这是他们隐隐作痛的卑微和羞耻心。
老一辈,是不关注心理健康的一代。老年人的主体性不仅被社会遗忘,甚至也被自己遗忘。可是,谁不需要关心和爱?
《我爱你!》的撒糖不比年轻人羞涩,甚至有时更直接。一个平时自己穿二手衣服的糙老爷们儿,居然会用废品给自己喜欢的人做万花筒;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也会用少女一般纯真的眼神望向丈夫。
人到老年的时候,是否还有爱的能力?他们的爱情又是什么样的状态?这些问题对于他人来说是猎奇的,然而,对于老年人本身,“爱”是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爱”,是在老去孑然一身之后,他们最强大的能力。
传统文化给老年人规定了太多桎梏,“为老不尊”的刻板印象成为牢固的枷锁,限制着他们的身心。老人要照顾孙辈,要安分守己,要稳重严肃……可是,“老人”不应被标签化,他们的情感同样丰盈、充实,需要被关注、被鼓励、被践行。
老年人有爱的能力,更有爱的自由。这种“爱”,不仅应该对伴侣说,更应该和人生说、和世界说,和自己说。
李慧如表白“你不中意我,我中意你总好了吧”,恰是她内心的一大突破和成长。每一句爱的表白都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开始,老人要尊重自己的感受,不考虑世俗的审判,不再讨好这个世界。这代人总是把最重要的话放在心里,当他们说出“我爱你”的瞬间,不仅仅是爱情的叩门声,也是自我表达的尝试,是热爱生活的情感爆发。
“你”,是爱人,是爱情,也是对于生命的第二次表白,是爱自己的宣言。
它是对生命的理解,是如何爱自己,让老年人在生命的终点,再重新回到起点,超越世俗去探寻生命的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我爱你”是极难说出口的三个字。内敛的华夏儿女羞于大方展示自己的内心,用无声的付出来表达“爱”,用默默的关心来展现“爱”。
然而,中国人的感情同样诚挚,中国人的心脏同样炽烈。老人们的每一次无声的付出、甜蜜的约会、悉心的照料,都透露出巨大的爱的回声。直到老人们也勇敢地说出那一句:“我爱你!”
此时,我们终于发现了回声的源头。
“!”,是爱的勇敢表达。
“我爱你”说不出口,可能是因为自我不存在,只有服务性,“我”的主语始终处于缺失状态。老人们一生为儿女奔波忙碌,并将其视为生活的全部,殊不知自己的美好生活才是子女最渴望看到的“意义”。
在《我爱你!》之后,小编希望老人们更加注重的是“我爱我”。
希望这份爱变成一把伞,在晚霞火红的黄昏,将迟暮的爱情和漫长的一生笼罩其中,治愈每一位老人孤独的灵魂。
6月21日,我爱你!
你也要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