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河边的错误》电影预告解说文案

犯罪《河边的错误》电影预告解说文案
犯罪《河边的错误》电影预告解说文案又名:江东喜事封闭小镇发生连环凶杀案养鹅的大妈 无辜的男童相继遇害嫌疑人却接连自杀刑警队长临危受命却把自己给逼疯了这就是《河边的错误》一部第一遍看不懂第二遍更迷茫的非主流悬疑侦探片去戛纳 釜山和温哥华电影节逛了一圈最终亮相平遥电影节以场刊第一的成绩获得了最佳影片奖营...
  • 2年前
  • 犯罪《河边的错误》电影预告解说文案

    又名:江东喜事

     

    封闭小镇发生连环凶杀案

    养鹅的大妈 无辜的男童相继遇害

    嫌疑人却接连自杀

    刑警队长临危受命

    却把自己给逼疯了

    这就是《河边的错误》

    一部第一遍看不懂

    第二遍更迷茫的非主流悬疑侦探片

    去戛纳 釜山和温哥华电影节逛了一圈

    最终亮相平遥电影节

    以场刊第一的成绩

    获得了最佳影片奖

    营销号和通稿早就吹过一遍了

    什么16毫米胶片拍摄

    什么魏书钧导演的镜头语言

    什么电影和影院作为意象出现的元电影

    什么男主角叫马哲背后的政治隐喻

    但是对于我们普通观众来说

    这些东西都不重要

    我们只关心《河边的错误》讲了什么故事

    朱一龙演的好不好

    戏里戏外大家都在发什么疯

    首先

    但其实《河边的错误》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晦涩难懂

    故事平铺直叙 线索非常清晰

    大家应该都能看懂

    直到最后30分钟 主角疯了

    才稍微有些抽象

    说是阴冷封闭的南方小县城万宁县

    发生了一桩离奇命案

    65岁的幺四婆婆

    被人用柴刀从背后袭击

    当场死亡

    朱一龙饰演的马哲

    是县公安局刑警队的队长

    奉命侦破此案

    他极度理性 相信证据

    以为凡事都应该符合逻辑

    却遇到了最不合逻辑的离奇案件

    马哲试图通过遗落在现场的录音带

    多数目击者的证词

    嫌疑人奇怪的行为

    找出案件的真凶

    结果每条线索都和案件无关

    却又都能歪打正着

    指引马哲发现新线索

    萨日朗 萨日朗

    案件的调查过于顺利

    但是都不合逻辑

    马哲总觉得事有蹊跷

    于是反复深入调查

    试图找出隐藏的真相

    印证自己的方法论

    结果谜底就在谜面上

    就在海报上印着呢

    这都是发生在河边的错误呀

    马哲以为的真相

    也和案件无关

    还间接害死了嫌疑人

    哪那么寸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马哲妻子怀的孩子

    被查出有可能先天智障

    关于孩子的去留问题

    激化了夫妻间的矛盾

    更离谱的是

    真凶被送到精神病院

    居然又逃了出来

    再度犯案

    经历了以上种种

    马哲逐渐迷失了自我

    终于疯了

    分不清现实和幻想

    就像陷入了一场无法醒来的噩梦

    马哲是一个很丰富立体的银幕角色

    他严肃认真

    但局里上下都是废物

    局长沉迷乒乓球

    同事们忙着陪局长打球

    徒弟更是个不务正业的显眼包

    马哲的认真就显得“不合时宜”

    马哲重视荣誉

    记得自己在云南立过三等功

    却找不到奖章

    马哲很热爱家庭

    重视和妻子的感情

    却因为孩子产生难以弥合的嫌隙

    这些执念都成了构建幻觉的元素

    就比如他苦苦寻觅的三等功

    变成了局长摇奖摇出来的乒乓球

    不看功绩 全凭运气

    到了最后

    马哲甚至妄想自己开枪击毙了凶手

    六四手枪几发子弹

    七发

    余华的原著小说

    没有明确指出真凶是谁

    也没说清马哲疯没疯

    电影也迎来了一个开放式的

    戛然而止的结局

    导演把选择权交给了观众

    来决定最后的美好景象

    究竟是现实 还是马哲看到的幻象

    原来《河边的错误》的主角

    根本不是马哲

    而是悬挂在小镇上空

    冷眼旁观的命运

    你先好好想想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近几年

    有的文艺片 艺术片

    照搬商业类型片的宣发套路

    总想把观众骗进电影院

    有的烂片爱用“它不适合所有人”这套说辞

    把责任推卸给观众

    《河边的错误》还算诚实

    它肯定不算烂片

    也从一开始就明确告诉大家

    它并不商业 有观影门槛

    猫眼主页的海报

    甚至还特意打上了“艺术”两个字

    但它确实就是不适合所有人

    甚至不适合绝大部分人

    建议想买票的朋友

    最好提前做做功课

    如果你喜欢“潦草修勾”余华

    你可以去看看《河边的错误》原著小说

    有着完整的故事线

    丰富的矛盾冲突

    立体且各具特色的角色

    正义的刑警 封闭的村庄

    离奇的连环案件

    大量的嫌疑人

    颠三倒四的证词

    元素如此齐全

    可惜

    依然不会有一个明确的真相

    余华的原著写作手法

    非常符合“硬汉派”的标准

    简单直白地描述现象

    不表达人物心理

    画面感也极强

    就比如作案手法


    原著中的凶手非常凶残

    他从背后袭击受害者

    再用柴刀砍下头颅

    尸体埋进地里 垒起坟堆

    头颅则放在坟堆的尖端处

    化作人头金字塔

    场面极其诡异 想想就瘆人

    乍一看改编的难度并不大

    甚至有望拍出中国版的《杀人回忆》

    你要这么想

    那就掉进余华的“陷阱”了

    先后有两家制片公司

    两位导演掉进过这个大坑

    其中一位是陆小雅

    后来她去翻拍了铁凝的《红衣少女》

    获得了那年的金鸡百花

    而另一位被“坑”的导演

    是当年尚且青涩的张艺谋

    据说他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小说

    是越读越迷茫

    甚至想过把《河边的错误》

    拍成一部惊悚片

    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转而翻拍了余华的另一本小说

    《活着》

    我回来了

    回来了

    知名导演连着铩羽而归

    由此可见《河边的错误》翻拍难度之大

    一方面是原著有不少政治隐喻

    尽管故事发生的时间不明

    地点和人物都是架空的

    但是种种细节都指向了文革时代

    书中的人物也都有所代指

    比如局长代表权力

    自以为是的警察则是权力的执行者

    在那个特定的时代

    人和事都是荒谬的

    现在原封不动地拍出来不容易过审

    另一方面

    原著的写法也不好拍

    大部分是第三人称叙事

    偶尔又在全知的上帝视角

    和某个角色的限知视角里切换

    拍出来会特别乱

    最关键的是原著是戏仿侦探小说

    而不是正儿八经的悬疑推理

    看惯了商业片的观众未必买账

    魏书钧这版翻拍如何呢

    在商业层面

    我并不看好本片的票房

    但是在艺术层面

    从它斩获平遥电影节最佳影片可以看出

    它确实算是成功了

    魏书钧没有把它改成一部传统侦探片

    而是继承了原著小说的风格

    气质上很对味儿

    用16毫米胶片还原年代感

    用诡异的配乐烘托气氛

    让我这种对剧情逻辑比较较真的观众

    也能很沉浸地享受这个荒诞的故事

    但是具体到侦破环节

    电影其实比原著更加“敷衍”

    原著中的马哲 侦破过程无可指摘

    他根据现场的线索和口供

    排除了一系列干扰项

    找出了全部嫌疑人

    但是证人们却一个比一个疯

    就比如电影里的诗人王宏

    小说里是个孤僻的工人

    特别反感警察 各种不配合

    许亮则是个精神病

    总是把别人做的事情

    当成是自己做的

    给调查增加了很多难度

    相比原著小说

    电影强化了“真相不重要”的概念

    重点也放在了气氛营造

    力图让观众去“感受”而非“理解”

    我看完想了很久

    最后觉得可以把它归入“中式怪核”

    用低像素的画面

    传达混乱 迷失 疏离和怀旧

    反正就是挺抽象的

    要是你不适应这种风格

    那我还是建议你别看了

    影片开头出现了“荒诞哲学”代表人物加缪的一段话

    “人理解不了命运

    因此我装扮成了命运

    我换上了诸神那副糊涂又高深莫测的面孔”

    导演花功夫讲了个“发疯”的故事

    可能为了表达一个观点

    人自以为认清了世界运行的规律

    并总结出了所谓的“逻辑”

    牵强地应用在事物之上

    像马哲那样笃信逻辑的人

    自然都发疯了

    《河边的错误》

    究竟哪儿错了

    是马哲的记忆错了

    是真凶抓错了

    是警察局的官僚作风错了

    是马哲的三等功记错了

    是妻子的选择错了

    还是县城居民们的人生全都错了

    这都很难评

    听说为了演好马哲这位刑警队长

    朱一龙是真的去一个县公安局

    近距离观察警察办案

    采访资深老刑警

    而为了拿捏后期的那个疯癫的状态

    他又去精神病院体验生活

    正如余华在平遥映后交流中说的

    朱一龙在《河边的错误》里消耗的“能量”

    足够他拍好几部商业片

    还三番五次地称赞朱一龙的演技无懈可击

    在我印象中

    上一个被余华这么夸的

    好像还是莫言和他自己

    总之如果大家想看《河边的错误》

    那就不要有太多心理负担

    更不要钻牛角尖

    一定要去探寻真相

    因为根本没有所谓的真相

    马哲得到的证据无法验证

    做出的推理难寻逻辑

    这部片子和余华的原著一样

    最大的标签

    就是“荒诞”

    最后给大家三点提示

    其一 开场的前两分钟

    四个小孩在废墟里玩警察抓小偷

    其实就已经剧透了整部影片的走向

    其二 局长把废弃电影院

    改造成刑警队的办公室

    这个设计背后另有深意

    可以结合掉落的影院招牌

    马哲幻想中燃烧的摄影机

    以及导演魏书钧的经历去理解

    第三 观影过程中

    可以多留意镜子这个意象

    对于确定马哲的精神状态有所帮助

    河边的故事

    河边的故事

    6.4
    2008年 英国 
    河边的洗衣妇

    河边的洗衣妇

    8.0
    1897年 法国 
    秦淮河边一间房

    秦淮河边一间房

    2024年 中国大陆 
    濠河边上的女人

    濠河边上的女人

    6.3
    2009年 中国大陆 于慧 蒋婧 徐小健
    青青河边草

    青青河边草

    6.9
    1992年 中国台湾 马景涛 刘雪华 金铭
    运河边的人们

    运河边的人们

    2022年 中国大陆 王雷 韩雪 王龙正
    语义错误

    语义错误

    8.0
    2021年 韩国 
    错误指控

    错误指控

    7.0
    1998年 德国 美国 莱斯利·尼尔森
    美丽的错误

    美丽的错误

    6.8
    2010年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由立平 陈瑞瑄
    错误

    错误

    5.8
    2014年 美国 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 强·格瑞斯 兰斯·莱迪克
    语义错误 电影版

    语义错误 电影版

    7.8
    2022年 韩国 朴栖含 朴宰灿
    TOP